小海豚和小乐、小霖的相遇始于2021年的那个夏天。那年,富德生命人寿的 “小海豚计划”公益活动就来到西胜民族小学开展爱心助学活动。那时候的小乐与小霖,安静地坐在教室的一个角落,懵懂且羞涩的看着志愿者们。山海情深公益路,跨越千里又相逢。9月5日,受总公司电话呼叫中心的委托,富德生命人寿宁德中支的志愿者们驱车来到宁德市霞浦县盐田乡西胜村将这份来自千里之外的爱心传递到两位小朋友手中。
57岁的老王,那红烧肉于他而言,仿佛有着难以抵挡的魔力,是他心中的至爱美食。然而,命运却像是一个无情的捉弄者,老王被胆囊的严重病症所困扰,以至于不得不接受胆囊摘除手术。
在进行手术之前,老王听闻了一个传闻。这个传闻声称,胆囊摘除之后,人的寿命将会减少10年。这一消息宛如一道晴天霹雳,把老王惊得不知所措。
他躺在病床上,眼神呆滞地凝视着天花板,内心被无尽的恐惧和忧虑所占据,暗自思忖:“难道我的余生就要这样被毁掉了吗?我还能像以前一样享受生活吗?”......
在本文,我们将从医学角度为大家介绍胆囊疾病,以及解读切除胆囊后,会有那些后遗症需要注意。
一、什么情况下需要摘除胆囊?胆囊摘除后折寿10年,真的吗?
胆囊,作为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摘除胆囊成为必要的医疗手段。
因此,有人认为,胆囊摘除后会折损人的寿命,更有人说出,胆囊摘除后折寿10年,这是真的吗?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胆囊疾病都需要摘除胆囊,但是,就好比:在胆囊结石引发严重状况时,胆囊摘除往往被提上日程。
胆囊结石就像一颗隐藏在胆囊内的“不定时炸弹”,它极易引发胆囊炎。胆囊炎一旦反复发作,患者的身体就如同陷入了无尽的痛苦漩涡。腹部疼痛会如影随形,这种疼痛并非是轻微的不适,而是一种强烈的、难以忍受的剧痛,仿佛腹部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
同时,发热症状也会接踵而至,体温的升高反映出身体内部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炎症战争”。从医学原理上讲,胆囊内的结石会刺激胆囊黏膜,导致胆囊黏膜出现炎症反应,反复的刺激使得炎症不断加重。这不仅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身体的其他器官和系统造成潜在的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胆囊结石还有可能发生移位。
当结石移动到胆管部位时,就会造成胆管堵塞。而胆管是胆汁排泄的重要通道,一旦堵塞,胆汁就无法正常排泄。胆汁在体内的淤积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其中黄疸是较为明显的症状之一。
还有,肝功能也会受到损害,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解毒器官,胆汁排泄不畅会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解毒功能,进而影响整个身体的内环境稳定。
在这种危及生命健康的情况下,摘除胆囊就成为了必要的治疗选择。
其次,部分胆囊息肉也是需要慎重考虑胆囊摘除的情况。息肉越大,其恶变的可能性就越高,当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或结合影像学,如果形态呈现不规则的状态。这时候为了防患于未然,避免胆囊癌的发生,摘除胆囊是一种较为明智的做法。
然而,社会上存在一种说法:“胆囊摘除后折寿10年”。从医学角度看,胆囊摘除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寿命的大幅缩短,这种说法其实是毫无科学依据的谣言。
因为,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胆汁由肝脏分泌后,会流入胆囊进行储存和浓缩。当人体开始进食的时候,这一过程就像是一个精密仪器被启动了一般。胆囊会在这个时候将之前储存并浓缩好的胆汁排泄出去,而排泄的目的地则是十二指肠。这一过程对于人体消化脂肪类食物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因为脂肪类食物相对比较难以消化,而胆汁在这个消化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乳化脂肪,将大的脂肪颗粒分解成小的脂肪微粒,从而让脂肪类食物能够更好地被人体所消化和吸收。
当胆囊被摘除后,人体的生理机能确实会发生一些改变。但是,人体自身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胆管会逐渐代偿性扩张,部分地承担起胆囊储存胆汁的功能。
而且,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术后护理水平也在逐步提升。所以,我们不能将胆囊摘除这一单一因素与寿命的大幅缩短划等号。
二、切除胆囊会有哪些后遗症?答案来了
胆囊摘除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虽然术后确实会带来一些身体上的变化,但绝不是直接导致寿命大幅缩短的原因。
不过,我们必须严肃地认识到,胆囊切除后的后遗症主要体现在消化系统和肠道功能这两个重要方面,且其中蕴含着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医学知识。
第一,从消化系统的角度深入剖析,胆囊切除后,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
在胆囊正常工作时,它会根据人体的进食情况,有规律地释放胆汁。例如,当我们摄入含有脂肪的食物时,胆囊收到信号,就会收缩并将储存且浓缩后的胆汁释放到肠道中。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成分能够乳化脂肪,将大的脂肪颗粒分解成小的脂肪微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使得脂肪能够被更有效地消化和吸收。
然而,一旦胆囊被切除,胆汁的排放就失去了这种规律性的调节机制,胆汁会直接且持续地流入肠道。
当人们摄入较多脂肪类食物时,由于没有了胆囊的“按需供应”,胆汁的量相对不足,脂肪的消化就难以顺利进行。这时候,患者往往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比如,在进食油腻食物之后,可能会感觉到腹胀。
这是因为脂肪没有被充分消化,在肠道内发酵产生气体;腹痛则可能是由于未消化的脂肪对肠道产生刺激;恶心也是身体对这种消化异常的一种反应。
第二,看肠道功能方面,胆囊切除后,胆汁排泄的规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影响长度功能。出现例如,腹泻、便秘、炎症等不适。
正常生理状态下,胆囊在进食时集中释放胆汁进入肠道,这一过程就像是一场精确的“供给行动”。
而胆囊切除后,胆汁持续以低流量进入肠道。这种变化会影响肠道内胆汁酸的浓度。胆汁酸在肠道中不仅仅是参与脂肪的消化,还对肠道菌群有着重要的影响。
肠道菌群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微生态系统,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在人体健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参与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合成、免疫调节等诸多生理过程。胆汁酸浓度发生改变时,肠道菌群的平衡就可能被打破。
例如,某些有益菌可能因为胆汁酸浓度的不适宜而生长受到抑制,而一些有害菌则可能趁机大量繁殖。
这种肠道菌群的失衡可能引发一系列肠道问题,像腹泻。这可能是由于有害菌的大量繁殖对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导致肠道蠕动加快;
便秘可能是因为肠道菌群失衡影响了肠道的正常蠕动功能;肠道炎症也可能发生,这是因为菌群失衡破坏了肠道的免疫屏障,使得肠道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总之,胆囊切除后的身体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虽然不会直接折寿10年,但消化系统和肠道功能方面的后遗症确实需要患者和医生给予足够的重视。
患者在胆囊切除术后,需要在饮食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同时,医生也应该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肠道菌群失衡等问题,通过合理的治疗和健康指导,帮助患者尽可能地减少术后后遗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另外,也提醒我们,需要重视胆囊健康,减少胆囊疾病患病率。
三、保护胆囊健康,下面三点需注意。
胆囊,这个在人体消化系统中看似低调却至关重要的器官,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整体身体状况。在维护胆囊健康的征程中,有以下三点是我们必须要着重关注的。
1、饮食结构的合理构建。
胆囊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储存和浓缩胆汁,胆汁在脂肪的消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如果我们的饮食长期富含大量的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胆囊就需要不断地分泌胆汁来应对这些难以消化的食物。这就如同一个过度劳累的工人,久而久之,胆囊的负担过重,容易引发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
从医学角度来看,高脂肪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素的分泌,促使胆囊强力收缩。而在胆汁成分异常时,比如胆固醇过高,就容易析出结晶,形成结石。
所以,我们的饮食应该以均衡为原则,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汁在胆囊内的淤积,降低胆囊疾病的发生风险。
2、规律的饮食习惯。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得很多人饮食不规律,或是三餐归结于一餐。然而,这对胆囊健康是极为不利的。不按时进食,胆囊就没有机会将胆汁排出。胆汁在胆囊内长时间的滞留,会导致胆汁的浓度升高,其中的胆盐等成分就可能对胆囊黏膜产生刺激,引发炎症。
从生理学的角度解释,规律的进食会刺激胆囊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这有助于保持胆囊的正常功能。因此,我们应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好习惯。
3、适度的运动。
运动对于胆囊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身体机能的整体层面来说,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使胆囊处于一个健康的身体环境之中。
从胆囊自身的角度看,适度的运动能够促进胆汁的排泄。
例如,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可以刺激肠道的蠕动,进而带动胆囊的收缩,使胆汁顺利地排入肠道。这就好比给胆囊注入了一股活力,让它能够顺畅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缺乏运动的人,胆汁排泄不畅,胆囊内胆汁淤积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这无疑是胆囊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保护胆囊健康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坚持的事情,这三点犹如三把钥匙,为我们开启胆囊健康的大门。只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关注饮食、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并且积极运动,才能让胆囊在我们的身体里健康地履行它的职责。
写在最后:
综上,正确理解胆囊切除手术,不轻信没有科学依据的谣言。
胆囊切除虽然会带来一些身体上的变化和可能的后遗症,如消化系统和肠道功能方面。但通过正确的应对措施,患者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并不会出现所谓的大幅折寿情况。
我们要相信科学,理性对待疾病和医疗手段,别自己吓自己哦!
参考文献:
1、李庭庭.快速康复理念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疗效及免疫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22):88-91.
2、李宇庆a股有杠杆吗,付西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研究现状[C]//榆林市医学会.第五届全国医药研究论坛论文集(四).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同济山西医院)胆胰外科;,2024:4.